【讀書筆記】追求內在的寧靜與平和:《僧人心態》

 

 

大家好

 

歡迎來到皓翅的飛翔日誌

 

邀請妳與皓翅共同飛翔

 

今天想要來分享傑‧謝帝(Jay Shetty)所寫的《僧人心態》(Think Like A Monk: Train Your Mind for Peace and Purpose Every day),作者身為商學院高材生卻自願成為僧人,還俗後以傳達克服焦慮,提升人際關係與幸福感,讓僧人的概念不再是遠離世俗的存在,進而融入在日常坐臥之間。

 

書中主要從放下、成長、與付出三個角度,來分析僧人心態的特質,並將這種樸實不變的僧人心態,運用在快速變化的資本主義社會當中。「放下」是先清楚對自己的身分認同,觀察自己的負面情緒、恐懼、刻意的意圖,進而放下這些情緒,避免陷入我執的陷阱,用抽離的態度看待這一切。

 

【自我成長】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經營

【自我成長】與其掏空心力討好別人,不如用盡心思做好自己

【自我成長】養成讓決策自動化的習慣

【自我成長】在可以放鬆的時候,練習選擇安逸

【自我成長】練習好好與自己相處

【自我成長】建立不受目標束縛的生活

 

成長」則是要先設定目標與目的,但是不用刻意去達成,可以利用環境或時間中的記憶,將養成習慣的例行活動,融入到日常生活中,並且透過心智掌握韁繩,由馬車伕掌握個別行為,能夠偏見與執著中,跳脫出舊有的框架。「付出」是對身邊的人表達感恩,行有餘力奉獻社會,並且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,讓不求回報的善行義舉,持續在社會上流傳。

 

除了分享僧人的心態之外,作者也分享了3個僧人的實作技巧,分別是呼吸、觀想、與唱頌,在日常生活中,不管在什麼地方,能利用簡短的時間,放下紛亂的思緒,集中精神在自己的內心,讓心智清明,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。

【自我成長】傾聽妳心底的聲音

【自我成長】覆盤自己的生活,釐清未來的方向

【自我成長】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,而不是做出什麼事

【自我成長】如何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

【自我成長】順應個人的熱忱,不要為了社會期待委屈自己

在看完這本《僧人心態》之後,有三個地方令我印象深刻的觀點,第一個是從覺察到停止,再到修正的關係,或者說是「指認」(spot)、「停止」(stop)、「調換」(swap),「覺察」是理解自己的現狀,發掘現有的問題,尤其是發現自己原本也不清楚,但是根植在內心深處,「停止」則是暫停原本的負面作為或情緒,對於偏離最初目標或夢想的行動,或是不符原本規劃的結果,先暫時停止,「修正」就是改善原本行動或目標,讓自己持續精進。

 

第二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觀點則是抽離,不管是面對恐懼或憤怒的情緒,暫時抽離出情緒,理性的面對問題,不要陷在高強度的情緒中,或是也可以將負面情緒化為解決問題的導向,後退一步抽離情緒,理性思考後再將負面情緒當作持續前進的動力。至於練習抽離的方式,作者建議可以透過飢餓或其他苦行來練習,在艱困的環境下,思緒更加的清明,也就更加容易跳脫出舊有的框架。

 

【讀書筆記】《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》

【讀書筆記】給社會新鮮人實用的30個小技巧:《你不只是新人,你是好手》

【讀書筆記】按部就班完成小步驟的《大局思維》

【讀書筆記】尋覓自己人生的方向: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

【讀書筆記】如何善用下班後的晚上時間:《原子時間》

【讀書筆記】找回身為女性的自信:《女孩,妳已經夠好了》

 

第三個讓我頗有啟發的概念是放下外在與我執,認清自己的價值,追求更高的層次,包含感恩、服務、經營人際關係,在明白自己的特質,了解到可以成長的方向,最後無償的回饋社會。作者相信,雖然付出不執著於回報,不是針對特定對象服務,但是這些善的社會循環,最終仍然會回到自己身上,付出更多的善行義舉,更是突顯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。

 

最後,僧人或是說佛教徒並不是教導人們遠離塵世,而是嘗試跳脫出外在環境的喧喧擾擾,不再執著於外在事物,不再強化外在的尊卑次序,不再追求外貌或是財物,放下這些物質與有形的事物,把精力集中在內心的無形事物,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,眼光也就從此不同。

《僧人心態》(博客來)

undefined

arrow
arrow

    皓翅的飛翔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