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心情日誌】殘補式與普及式:社會福利的兩難兼及最新的紓困方案

 

 

大家好

 

歡迎來到皓翅的飛翔日誌

 

邀請妳與皓翅共同飛翔

 

最近這兩年因應疫情紓困的各項福利措施,不管是2020年5月開始的,或是2021年6月開始的,都凸顯出當「紓困」被視為一種社會福利的情形下,所面臨的兩難課題,以下會先簡單說明這兩種理論的差異,以及現行政策在兩者之間的擺盪與弔詭,最後則淺談個人對於相關政策的看法。

 

首先,所謂的殘補式社會福利,是指政府只做為社會的最後一道防線,當一個人或一個家庭,已經到走投無路、山窮水盡、無依無靠的時候,才給予最低限度的補助。常見的低收入戶就是這樣,一方面可以將有限的資源做最大化的利用,但是所帶來的階級烙印與恥辱,還有花費大量行政成本,則是其缺點。

 

普及式社會福利則是形容全體公民都能享有的福利,不因貧富貴賤,年齡種族性別或其他任何差異,有任何的不同,像是去年(2020年)的三倍券,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兩千元來振興經濟,就是普及式運用的情形。大家共同享有福利,有助於凝聚社會團結,降低行政成本,但是可能讓資源提供給不需要的民眾造成浪費。

 

這一次面對Covid-19的疫情,分別在2020年5月和2021年6月推出大規模的紓困方案,只是這兩次的政策都急就章,既沒有思考核心的紓困方式,只一昧的求快,就呈現出在殘補式與普及式兩者之間擺盪與弔詭的情形。

 

疫情固然對所有的人造成衝擊,但是政府卻又從殘補式的立場出發,只想要補助真的快要活不下去的人,因而設立重重的門檻與限制,像是前一年的收入與存款等等當限制,但是在惹怒民怨之後,又全面開放不咎既往,就呈現出像普及式,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,卻又猶如普發的做法,兼及兩者的缺點,卻毫無長處。

 

經過第一年慘痛的經歷,2021的擴大紓困方案依然沒有記取教訓,雖然嘗試簡化流程,不用再提供各種因人而異的資料,但是仍然沒有對於「紓困」這件事做清楚的界定,即便如美國高度傾向自由市場,仍然在疫情嚴重時,給全體國民普發現金支票。

 

一方面想要節省預算,只想要把錢留給最需要的人,但是另一方面,普發式的社會福利才有政府有在做事,甚至帶有政策買票的性質,提高聲望又能讓大家都開心。但是如果從來沒有思考過政策的立場,不管是北歐的社會民主政策,還是英美的自由主義政策,缺乏中心思想的紓困方案,最終只會被民粹綁架,因應選票而起起伏伏。

 

最後,從實務工作的第一現場來看,所謂階梯式的殘補式福利,美其名是因人而異,每個人都領到不同的紓困金反而是另類的歧視,變成會吵的小孩有糖吃,真正獲益的反而不是社會中真正的弱勢,所呈現出的荒謬與弔詭情形。

 

還有在資本主義高度扁平化的情形下,再加上新經濟與非正式就業的興起,國家要界定所謂的薪資所得,愈來愈困難,要界定所謂因為疫情造成薪資所得收入下降超過30%或50%更加的困難,而且真正有能力開公司的人,除了可以扣抵公司的支出之外,也可以降低個人的所得稅率,反正只要能夠完全掌控公司就好。

 

尤其在疫情的快速變化之下,各種非實體的交易與經濟快速興起,搭配上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經濟,翻天覆地的經濟場域中,侷限在所謂薪資所得的紓困,或許就真的只是一場笑話。

arrow
arrow

    皓翅的飛翔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