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歷史與神話】ep1.「絕地天通」的歷史與神話
大家好
歡迎來到皓翅的飛翔日誌
邀請妳與皓翅共同飛翔
今天想要來聊聊「絕地天通」的這個歷史與神話,關於為什麼會產生這個系列,以及這個系列的其他文章,請參考下方連結處:
所謂的「絕地天通」,就是將天與地之間分開,讓人間與天堂無法再持續交流的神話,這個故事散見先秦諸多典籍,像是《尚書.呂刑》:「乃命重、黎,絕地天通」,只是文辭過於簡略,不易理解,常連結到《山海經.大荒西經》:「 帝令重獻上天,令黎邛下地」,以及《史記.太史公自序》:「 命南正重以司天,北正黎以司地」等等,其中敘述的最清楚的莫過於《國語.楚語下》:
昭王問于觀射父,曰:「《周書》所謂重、黎實使天地不通者,何也?若無然,民將能登天乎?」
對曰:「非此之謂也。古者民神不雜。民之精爽不攜貳者,而又能齊肅衷正,其智能上下比義,其聖能光遠宣朗,其明能光照之,其聰能聽徹之,如是則明神降之,在男曰覡,在女曰巫。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,而為之牲器時服,而後使先聖之後之有光烈,而能知山川之號、高祖之主、宗廟之事、昭穆之世、齊敬之勤、禮節之宜、威儀之則、容貌之崇、忠信之質、禋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,以為之祝。使名姓之後,能知四時之生、犧牲之物、玉帛之類、采服之儀、彝器之量、次主之度、屏攝之位、壇場之所、上下之神、氏姓之出,而心率舊典者為之宗。于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,是謂五官,各司其序,不相亂也。民是以能有忠信,神是以能有明德,民神異業,敬而不瀆,故神降之嘉生,民以物享,禍災不至,求用不匱。
「及少昊之衰也,九黎亂德,民神雜糅,不可方物。夫人作享,家為巫史,無有要質。民匱于祀,而不知其福。蒸享無度,民神同位。民瀆齊盟,無有嚴威。神狎民則,不蠲其為。嘉生不降,無物以享。禍災薦臻,莫盡其氣。顓頊受之,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,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,使復舊常,無相侵瀆,是謂絕地天通。
「其後,三苗復九黎之德,堯復育重黎之後,不忘舊者,使復典之。以至于夏、商,故重、黎氏世敘天地,而別其分主者也。其在周,程伯休父其後也,當宣王時,失其官守,而為司馬氏。寵神其祖,以取威于民,曰:『重實上天,黎實下地。』遭世之亂,而莫之能御也。不然,夫天地成而不變,何比之有?」
我知道大家絕對沒有心情看上面這一長串,這裡簡單敘述一下,在古代民神不雜的時代,大家都可以各司其職,各安其份,到了少昊之衰以後,民神雜糅,造成秩序大亂,天堂與人間不在有明確的劃分,直到重、黎這兩個人,將天地之間的關係,回歸到古典民神不雜的時代,也就是達成絕地天通的事蹟。
雖然後來在討論「絕地天通」的時候,大多會從「重、黎」這兩個人的角度切入,他們究竟是誰?是人或是神?是在什麼契機之下,聽從誰的命令?又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達成「絕地天通」的,只是接下來不討論「重、黎」這兩個人,而是從不同的時代,與不同的觀點之下,如何詮釋「絕地天通」這段歷史與神話。
在漢、唐之間,「絕地天通」的詮釋大多建立在「重、黎」這兩個人身上,從禮制的秩序下,詮釋民神分隔的意義,從孔安國到孔穎達以下,都是持類似見解,建立正確的秩序,維持既有的體制。
但是宋明以下,理學與心學的興起,從人世公理著眼,認為承平之際,國家安定既有規範得以維持,天地之間的秩序由人所掌握,反過來說,當國家混亂將亡之時,人已無能為力,聽天由命,聽命於神,只求疪或以苟延殘喘。因此前面《國語》所劃分的3個階段,只是凸顯社會由安定邁向混亂,再由所謂亂世邁向治世,正是所謂治世則以人弘道,亂世則聽命於鬼神。
最後,「絕地天通」固然作為神話的訴說,剖析先民對於人神之間、天地之間的認知與詮釋,也作為歷史的記述,從「顓頊」命「重、黎」絕地天通的典故,理解為神話時代的結束,古典巫史文化的開始,甚至是中國思想史的濫觴等等,並經由數千年來反覆的理解與詮釋,不管立基於官制的考證,古典禮俗與祭祀制度,還是從人神、是非、天地之間,敬鬼神而遠之,或是敬神如神在,為「絕地天通」建立深厚的歷史與神話內涵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