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讀書筆記】認可與回應的技巧:《傾聽的力量》
大家好
歡迎來到皓翅的飛翔日誌
邀請妳與皓翅共同飛翔
今天想要來分享麥可・索倫森(Michael S. Sorensen)所寫的《傾聽的力量:練習一個神奇的傾聽法則,創造圓滿關係,讓人信任讚嘆「你都懂!」》(I HEAR YOU: The Surprisingly Simple Skill Behind Extraordinary Relationships),書中闡述透過良好的溝通、傾聽、認可與互動模式,能夠讓彼此建立更加良好的互動,也能有效抒發彼此的心情。
生活當中總會有許多不如意,或是不滿意的事情,想要找人抱怨,想要找人訴苦,但是我們常常只收到否定的回應,反而讓自己更不開心。舉例來說,如果在工作場域中遭到長官的不公平待遇,想要尋求親朋好友的支持,卻收到「那麼不開心乾脆直接離職啦!」、「你已經夠好了,全部都是長官的錯」等等,反而沒辦法讓自己解開心結。
前面所舉的兩個例子,都犯下常見的謬誤,前者想要尋求情緒性的支持,卻被錯以解決方法回應,後者則是用否定的方式回應,忽視陳訴者的心情,好像這些情緒都是自尋煩惱、毫無必要,雖然表面上是稱讚,但是實際上卻是認為這些痛苦毫無必要。
為了避免這種錯誤的溝通模式在生活中不斷上演,作者歸納整理出了4個認可的步驟,建立良好的互動模式,依序分別是1.同理傾聽→2.認可情緒→3.在適當情況下給予建議與鼓勵→4.再次表示認可,理解對方情緒,並適時給予回饋,很多時候溝通未必是為了尋求解答,而是要找到情緒的安撫與支持。
人天生有種想要被人傾聽、理解的渴望,在互動過程中理解對方,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對方傳達理解,大部分的時候同理情緒比解決問題更重要,真正的認可是放下內心的評判標準,理解語言背後的情緒,消極建設性的話語,所帶來的殺傷力,等同於積極破壞性的言行。
在看完這本書以後,才發現原來溝通與傾聽也是一門專業,是需要處處留意與學習的技巧,以往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,尤其是安慰別人的時候,常常會否定別人的情緒,覺得不用擔心,不用難過,你已經夠好了之類的,以為自己是在安慰別人,卻沒想過是用錯誤的方式,把錯誤歸咎於對方,應該是要引導並紓解負面的情緒,而不是一味的抹滅它。
學到書中的這些概念之後,也嘗試具體落實到生活中,在與人的應對進退上,也變得更加的圓融,帶給人的感覺,似乎也變得更加和善,沒想到透過一個小技巧,就能產生這麼大的變化。
最後,傾聽與認可雖然不是一門高超的技術,卻是在每天日常的應對進退當中都會用到,不管是家人密友之間推心置腹,跟同儕或同事之間維繫良好關係,甚至是帶給剛見面的人友善的第一印象,都可以因為傾聽的力量,讓彼此關係更融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