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我成長】建構自己的正確敘事:認識妳自己
大家好
歡迎來到皓翅的飛翔日誌
邀請妳與皓翅共同飛翔
今天想要來聊聊關於自我敘事的建構,如何建立正確、而且正面的自我敘事,以及自我敘事所能帶來的正面影響,更加認識自己,還有更加樂觀的勇於面對未來。
所謂的自我敘事,就是我們對於自己的認知與描述,但是在很多時候,我們對於自己的認知或描述,並不等同於我們自己,把這個概念說明得最清楚的是顧里所提出的鏡中自我(looking glass self),我是我所看見別人眼中的自己,充分的凸顯出自我與社會的交互作用情形。
因此,自我敘事不只是對於自己的客觀描述,而是自己對於自己的主觀認知,可能會有周哈里窗(Johari Window)當中的盲目我與未知我存在,盲目我是我不認識的自己,但是別人所知道的自己;未知我則是不管是我或別人,都不認識的自己,自我敘事就有啟發不為人知自我的作用。
自我敘事的建構,除了有啟發自我的認知,讓我更加了解自己之外,自我敘事也能夠讓自己更加樂觀、更加正向的面對生活,如果對於自己的形容,充滿正向的詞彙,美好的讚頌,樂觀的態度,就能夠讓自己的心態更加正向,反過來影響身體,換句話說,透過自我敘事的改造,讓認知能夠實際影響到自己的實際行動,讓自己更健康、更快樂。
對於自我敘事的建構,能夠更加正向的面對未來,發現不為人知的自我,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用虛假的想像,催眠出虛假的自己,假裝自己好像能力高強,受人歡迎,並藉此自大妄為,頤指氣使,只會讓自己幻想破滅,摔得渾身是傷,正向樂觀的詮釋自我,與扭曲造作的自我敘事,兩者之間仍然有顯著的差異。
前半段說了這麼多關於自我敘事的正面影響,以及所帶來的效益與需要留意的事情,但是關於如何建立自己的敘事,來正面的面對未來挑戰,則是接下來所討論的問題。
找個時間靜下心,認真思考看看自己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,自己的自我敘事呈現什麼樣貌,這裡的自己不只是社會期待的標籤,像是財富、聲望、地位、工作成就、或是社群期待,更是自己內心的個性,膽小、害羞、內向、靦腆、或是高大、強壯、有自信等等。
在思考對自己原有的個人敘事,或是說在釐清自我認知的個性部分,除了了解到底有那些個性是打從心底的認知,又有哪些是受社會期待進而內化成個人性格,可以再進一步的探索這些性格是如何影響自己的人生。
舉例來說,我可能有一點喜歡讀書,在取得好成績後受到社會期待與鼓勵,就更加努力的念書,到最後考上了還不錯學校。只是這究竟是天生擅長吸收知識與考試,還是其實在符合社會期待之下,刻意往特定領域進行「刻意練習」,到最後取得成就,這也是在梳理原先的個人敘事,可以思考的議題。
其次,在充分理解原本的個人敘事,理解自己的個性與社會期待的交互作用,可以再進一步思考這樣的性格與個人敘事,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與理想,如果符合的敘事,就要盡量強化原本的敘事,如果與自己的初衷或夢想相違背的部分,則是嘗試改造原有的個人敘事。
最後,改變原有根深柢固的個人敘事,需要蠻漫長的時間,逐步的改造習慣與自我認同,但是建立正面、樂觀、開朗的個人敘事,有助於我們更能夠面對未來的困難與挫折,同時能夠讓自己的夢想與自我認知的個人敘事更加的靠近,更容易達成,更多關於【自我成長】的內容請參考以下文章: